日常作业中,检查发现作业人员的陋习屡见不鲜,例如:作业人员在施工现场戴安全帽不系下颚带、超过2米的高处作业嫌麻烦不使用安全带等。然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同样存在一些陋习。来看看,这些陋习你有没有?


惯于“拿来主义”

“哎,又要写检查方案了,真是头疼啊!”

“这还不简单,去年的方案时间一改,不就成了?”

两句对话,一种现象。一些安监人员对于类似的场景或许并不陌生。这其中暴露出的问题,更是显而易见。

众所周知,安监人员文字工作较多,一些人为了图省事,编写规章制度和检查方案时不是从网上照搬,就是把往年的措施随意一改,导致检查年年一个样,急需解决的安全隐患却得不到有效地治理。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能照本宣科,更不能消极应付。一旦安全管理人员出现了应付了事的想法,形成了一种“上梁不正”的环境,又如何敢、如何能保障一线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而事实证明,但凡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案例当中,事故责任单位的规章制度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漏洞,甚至存在风险预控措施与现场作业环境不符。

事故的发生的原因无非人、机、环境和管理等因素。我们一般认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却往往忽视了管理上的缺陷。

安全规章制度是作业人员安身立命的根本,安监人员作为管理层必须端正工作思想,认真结合工作环境的特点制定与其相符的规章制度,切忌“拿来主义”。

安全检查流于形式


无论是日常性检查、专业性检查、季节性检查还是节假日前后的检查,流于形式、走过场的现象似乎司空见惯。

部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错误地觉得安全检查只需象征性地找几条隐患就完事了,因为查出的隐患太多容易得罪人,更怕妨碍生产任务的完成,惹得领导不高兴。却早将“三不生产”的原则抛诸脑后。

如果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排查隐患还要瞻前顾后,缺乏原则,那么“安全第一”的方针只能沦为嘴上第一,毫无意义。

试问,如此检查,又怎能不出事?笔者一向认为:不怕得罪人的安全员才是一个称职的安全员。检查假如没有隐患反而是最大的隐患。

入场培训形同虚设

三级安全教育是指厂级安全教育、车间级安全教育和岗位(工段、班组)安全教育。通过三级教育可以让新进员工尽快掌握作业安全技能、识别生产现场的危险因素。

可是,有的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在开展三级安全教育时,不按规定进行,只让新员工看看安全规程也不讲解,或者直接把试题答案给员工照抄一遍,以应付上级单位的检查。完全达不到入厂教育应有的效果。

三级安全教育是新员工入厂接受的第一次正规的安全教育,对新员工日后工作的自我保护意识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作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具有高度责任感,扎实开展三级教育工作,为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保证他们的作业安全。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企业中身负艰巨的责任,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中坚力量。一个安全员是否称职,直接影响到一个部门乃至一个公司的安全生产。我们作为其中的一员,更应严以律己,摒弃陋习,为员工坚守住安全生产的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