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有三个伏天,三伏天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最热的时候,伏天又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潮湿、闷热的日子。传统的计算伏天的方法是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
2015年入伏时间:
初伏:7月13日-7月22日
中伏:7月23日-8月11日
末伏:8月12日-8月21日
1、在户外工作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切忌在太阳下长时间裸晒皮肤,最好是带冰凉的饮料;
2、不要在阳光下疾走,也不要到人聚集的地方。从外面回到室内后,切勿立即开空调吹;
3、尽量避开在上午10时至下午4时这一时段出行,应在口渴之前就补充水分;
4、夏季预防中暑,一定要多喝水,而且喝含电解质的水(如淡盐水)对人体更好。”一些在户外活动量比较大的游客,除了喝淡盐水补充盐分外,还可以补充一些糖分;
5、个人卫生要注意。要勤洗手,在屋内时最好多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减少在人口密集的地方逗留的时间;
6、尽量避免或减少户外活动,尤其是10-16时不要在烈日下外出运动;
7、五保持充足睡眠,有规律地生活和工作,增强免疫力;
8、对特殊人群的关照,特别是老人和小孩,高温天容易诱发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和小儿不良症状;
9、大汗淋漓时不能马上冲洗凉水,应休息等待汗水干后在开始 ;
10、预防日光照晒后,日光性皮炎的发病。要是皮肤出现红肿等症状,应用凉水冲洗,严重者应到医院治疗;
11、出现头晕、恶心、迷糊、口干、胸闷气短等症状时,应怀疑是中暑早期症状,应立即休息,喝一些凉水降温,病情严重应立即到医院治疗。
夏天吃什么?
多喝粥:在炎热的夏季,人的肠胃因受暑热刺激,功能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食欲不振等不适,重者还会中暑。因此,夏季喝消暑保健粥则是饮食调理措施之一,如绿豆粥、金银花粥、薄荷粥、莲子粥、荷叶粥、莲藕粥等。
多喝汤:当人出汗比较多,体液损耗比较大的时候,多喝汤既能及时补充水分,又有利于消化吸收。简单易学的“防暑汤”如山楂汤、绿豆酸梅汤、金银花汤、西瓜翠衣汤等。
多饮温茶:研究人员对炎热天喝温茶水和喝饮料的两组人员的测定表明,温茶能降低皮肤温度1-2度,而冷饮只能使口腔周围变冷;喝茶者感觉清凉舒适,渴感全消,而喝冷饮者,周身不畅,渴感未消。高温作业者,如能在温茶中适当加点盐,以弥补出汗过多而丢失的盐分,对预防中暑更有裨益。
多吃青菜:天热湿气重,人们一般都喜欢吃清淡味鲜而不油腻的食物,而青菜既有这种特点,又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元素。所以,应尽量多吃青菜,如各种豆类、瓜类、小白菜、香菜等。既可以凉拌生吃,也可放少许瘦肉丝炒熟吃。
多吃瓜果:瓜果汁多味甜,不仅生津止渴,也能清热解暑。西瓜味甜多汁性凉,是清暑解渴的瓜类之首。另外,香瓜、黄瓜洗净之后生食,或榨汁之后饮用,都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猕猴桃含有大量维生素C,有非常好的清热解暑作用,是高温和野外作业人员经常选用的果品和饮料。
中暑后不能吃4种食物
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忌大量饮水: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忌吃大量油腻食物: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忌单纯进补:人们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如果认为身体虚弱急需进补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进补过早的话,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再卷土重来,那时就更得不偿失了。
民俗:头伏饺子二伏面
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潮湿、闷热的日子,一年有“三伏”。百姓说的“苦夏”就在此时。入伏的时候,恰是麦收不足一个月的时候,家家谷满仓,人们利用这个机会,打打牙祭,以前饺子是平时难见的上品,所以就有“头伏饺子二伏面”的说法。
文章来源:中国安全生产网
- 下一篇:做安全工作前后的区别,有没有感动到你?
- 上一篇:新“木桶理论”与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