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是国宝中的国宝,就像拍摄的照片一样将北宋末年的风貌民情,详实的记录了下来。据故宫博物院专家考证,这幅画绘于宋徽宗崇宁初年,所绘内容极其丰富,这里面还有安全警示教育的内容呢,不信小编就带你一起看看。

虚设的望火楼:消防局变成小饭铺

打开《清明上河图》,一个供消防用的望火亭就出现在卷首。据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汴京“于高处砖砌望火楼,楼上有人卓望。下有官屋数间,驻屯军兵五百人,及有救火家事……则有马军奔报,军厢主、马步军、殿前三街、汴京府各领军级扑灭,不劳百姓。”

因为北宋都城内分为很多坊,所以每一个坊都设有一个望火亭来查看火情。驻屯军兵称为“潜火兵”,驻扎在望火楼下,实行军事化管理。这些人就是咱们现在的消防队。提起现在的消防队,脑海里立马闪现出这些画面……

然而,在《清明上河图》图中,不光望火亭上无人值守,传报火警的快马不见踪影,而且亭子下面的两排房屋,本应是消防官兵的兵营,可是却变成了小饭铺。哇塞,消防员都变成了厨子,这也太奇葩了!

消防局变成了餐饮场所,安全设施让位于第三产业,这可是典型的轻安全重发展,其结果呢……据史料记载,北宋都城因城里绝大多数建筑都是砖木结构,在北宋时期经历了40多次特大火灾,死亡者不可计数,消防可以说是当时朝野最严峻的安全问题。可在北宋末年,如此繁华的街市,特别是在首都啊,买嘎den,消防制度和设施却形同虚设,整个城市的消防系统已颓败至此,消防缺失的北宋都城就如同坐在了活火山口上,不得安宁。

一起即将发生的撞桥事故


在画卷中间部分,一只迎面而来的大船即将与一座拱桥相撞!

大船的桅杆在过桥前并没有提前放下。直到桥上岸边的行人发现险情,大声呼救,此时,已进入桥洞的纤夫们松开了纤绳,船工们手忙脚乱地放下桅杆,船顶上的一个船夫奋力用长杆顶住拱桥横梁,使船无法靠近拱桥,桥上有人为防船工落水,抛出了绳索……大船与拱桥的安全系之于此,而此时的桥上,却还人来人往,有买有卖。

北宋末年的相关部门在临近拱桥的地方没有设置类似限高的警示牌,没有专人巡视管理,这是严重的失职。大船通过桥洞,没有提前停船放下桅杆,这是典型的违章操作。更令人遗憾的是,纤夫拉船时只顾埋头拉纤,船上的船员也没有意识到即将发生的危险,这些人的安全意识实在是淡薄,而桥上的人们仍旧来来往往,完全视危险于不顾,这反映出当时北宋的整个社会,人们的公共安全、应急避险意识真的很差吔。

占道的商铺和拥挤无序的交通


在画卷中街道的两边大量出现了房屋前加建的遮阳棚和挡雨棚,人们在其下开设买卖,摆起地摊,构成了北宋几朝都无法解决的“侵街”现象。


“侵街”造成交通拥挤、消防通道堵塞的痼疾。而类似的画面,今天我们也能从新闻中看到。


在画卷中,一些商铺甚至云集到了桥面上,不但堵塞通行,而且还极易造成踩踏事故。

城门口的交通要道也拥堵不堪,无人管理。这些都是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缺失造成的。

这样的过街天桥、地下通道,不陌生吧。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缺失就会带来安全隐患,酿成事故,这些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讲,同样忽视不得。


历史为鉴,安全第一,北宋时期的经济曾经十分繁荣,GDP占世界一半还多,但是放着安全隐患不排查不整改,对人命关天的事情漠不关心,最终宋徽宗还是被人掳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