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西小学坐落在洛宁县涧口乡院西村,这座山里的学校不大,只有一百二十多位学生和八名教职老师,简单甚至称得上简陋的学校环境并没有阻挡老师们传播知识,学生们汲取知识的道路。

12月3日,市工信委黄平川副主任、齐秉军科长,携北大青鸟洛阳融科校长郭兵兵,到涧口乡院西村院西小学走访慰问,为师生捐赠教学用品的同时,我们自身也感到了一种来自教育事业强大的力量。

洛阳北大青鸟

走进院西小学,就能看到作为主教学楼的二层平房小楼,这座主教学楼是几年前政府拨款建成的。山中天气多变,屋顶出现了漏雨,今年便加盖了一层彩钢瓦作为修葺。

洛阳北大青鸟

学校教室都为水泥地面,四周是简单的白墙,老师们没有专门的讲台,也用课桌代替,只是桌上多了一些粉笔之类的教具。虽然没有太多的装饰,但能看得出师生们都很爱惜,地面上没有丝毫的灰尘,桌椅虽已经斑驳生锈但仍被摆放的十分整齐。教室里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老师说天冷的时候,学生就跺跺脚接着上课。

这样的学习环境或许我们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经历过也没有想象过,但在中国,比这样环境更加艰苦的学校还有很多。优越的环境是否更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在我们看来并不尽然。因为在安逸环境中的我们并没有比这些孩子更多的努力,稀缺的教育资源让学习变成了一件幸福的事情,在这里的学生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一切。

洛阳北大青鸟

在教室和走廊随处可见这样的标语和宣传画,我们能想象在这样朴素的环境中,这些话语给学生们带来的是改变命运的希望。

洛阳北大青鸟

院西小学虽小,但仍有专属的图书室,里面的书籍大多也由政府及爱心企业捐赠。村里交通不方便,学生们能够接触城市的机会不多,而这些书籍能为他们插上翅膀,带他们见识广阔的世界。

洛阳北大青鸟

和教室对比鲜明的是老师的办公室,说是办公室,更是老师的起居室,被淘汰的吱吱呀呀的课桌是办公桌也是餐桌,没有窗帘就用报纸糊一下窗户,墙角的锅具用来做简单的饭菜。

我们询问了从三门峡来支教的女老师,这位女老师今年二十多岁,来院西小学支教已经有几年了。山里交通不便,每次家假日回家的时候,都要由村民骑摩托车将老师送到县里的汽车站,再乘长途车回老家。思乡之情和艰苦的环境并没有让这位女老师离开现在的教学岗位,或许这就是教育事业给予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心。

洛阳北大青鸟

院西小学在外表是虽不起眼,但墙上的一排奖状说明了老师们的用心和同学们的努力。在这里办一所学校不容易,也不能获得什么金钱上的利益,但一百二十多个孩子的未来不能用金钱衡量,只能靠一些人的埋头耕耘,这些人有将教育作为事业的支教老师,有将教育作为公益的爱心企业家,也有将教育作为强国之本的政府人员。但这些人的力量还不够,我们仍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能献出自己的爱心,改善师生们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在这次走访慰问院西小学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思考——教育到底是什么?后来我们慢慢理解,教育是无怨无悔的付出与收获。或许付出多于收获,但是这一切值得,因为这就是教育的本质。